近期,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展现出更强硬的姿态,包括考虑限制部分高科技合作、加强投资审查及推动供应链多元化。这一趋势引发了在华德企的广泛担忧,尤其是像大众这样的汽车巨头,其在中国市场深耕数十年,拥有庞大的生产网络和消费群体。
大众汽车集团总裁奥博穆(Oliver Blume)公开表示:“我们绝不能因为短期的政治波动而削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。”他强调,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,更是电动汽车转型的关键驱动力。大众在中国设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,本地化程度极高,2022年其在华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40%以上。若因政治因素退出或缩减业务,将严重损害集团的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众正加速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。中国拥有完整的电池供应链和先进技术,例如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。大众已与多家中国电池厂商建立合资公司,并计划在合肥建设全新的电池研发中心。奥博穆指出:“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,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生态无可替代。我们必须在合作中保持开放,而非因政治对立而自我封闭。”
德国经济界普遍担忧,政治上的强硬立场可能引发中方反制,影响德企在华经营。中国德国商会近期调查显示,超过半数的德企认为中国市场“不可或缺”。大众的立场反映了企业界对全球化合作的坚持,即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同时,维护供应链稳定和技术交流。
专家分析,大众的态度凸显了经济理性与政治压力之间的博弈。在电动汽车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,放弃中国市场等同于将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拱手让人。德国政府需在安全关切与经济利益之间寻求平衡,而企业则需通过本地化创新和合作,化解地缘政治风险。
大众计划继续扩大在华研发投入,特别是在电池材料、快充技术和智能化领域。奥博穆总结道: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合作实现共赢,而非零和博弈。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会因政治风向改变而动摇。”这一立场或将为其他跨国企业提供借鉴,即在复杂国际环境中,坚守市场逻辑与创新开放才是长远之道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ahlanpengchina.com/product/861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18 23:50:01